操作化是和實物化緊密相結合的,幼兒不僅是感覺學習者,還是動作學習者。傳統(tǒng)的幼兒教學法中,幼兒操作嚴重不足,從而導致中國的孩子普遍動手性不強。手是大腦的外顯,非常重要,因此這種教育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,而蒙氏教育卻非常重視動手的操作性,統(tǒng)稱為 “工作”。操作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,以達到“手巧”促進“心靈”的目的。
在跨世紀幼兒園蒙氏班中,一日流程都按照幼兒的發(fā)展所設定。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,都需要幼兒親身體驗,在操作中完成。比如:在進入教室之前需要換室內鞋,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小組幼兒可能會需要別人幫助,這時,幼兒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,老師會幫助幼兒讓他自己做,逐漸過渡到獨立。進入教室之后,幼兒需要放書包、掛衣服、洗手等。這些事情都是在孩子一次次重復操作中,逐漸學會獨立的。
同時,在蒙氏班中有多種豐富的教具,每天自由選擇工作的時間,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班級中“忙碌”的身影,在這個過程中,時刻都存在操作。
在老師的工作結束之后,小朋友們會認真觀察,老師是如何整理工作,并將工作放回原來的位置。在老師放好工作回來之后,小朋友們會舉手告訴老師,今天想要選擇的工作。在這個過程中,無形培養(yǎng)了幼兒做事情的計劃性。沒有人計劃失敗,但失敗往往是因為沒有計劃。蒙氏班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選擇,并有自己的計劃。
手指尖是智慧的源泉,孩子更是觸覺學習者,俗話說:手巧心靈——動手能力強了,自然也就愈加聰明??缡兰o蒙氏五大領域的教育形式以實物化、形象化、操作化、主體化、情景化、游戲化、藝術化為主,讓孩子輕松地學會學習、學會生活、學會創(chuàng)造、學會社交,成為自信、陽光、善談、樂觀的孩子。孩子的能力具備越多,人格也就越健全。
相信在跨世紀幼兒園7個化的教學形式下,定能激發(fā)孩子24種能力的爆發(fā)。孩子們能夠承載夢想,幸福成長!